小寒标志着我国将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民间有谚语说:大寒小寒,冷成冰团。中国大部分地方,小寒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才低于小寒。
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所谓“三九补一冬”,但小寒时切记不可大补。在饮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干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之一,此时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天气寒冷,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对于老人家,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密切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虽然此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妇人子宫脱垂等体,宜用红参、红枣、白术、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
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应用当归、熟地、白芍、阿胶和首乌等。
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妇人白带增多等体征,宜用冬虫夏草、白参、沙参、天冬、鳖甲、龟板、白木耳等。
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体征,可选用鹿茸、杜仲、肉苁蓉、巴戟等。阴虚阳盛的体质更宜选用冬虫夏草、石斛、沙参、玉竹、芡实之类,配伍肉禽煲、炖汤水进补。
小寒时进补,可多吃有温养阳气效果的食物,例如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葡萄干等。
第一,冬季宜早睡晚起,所以锻炼的时间最好在日出后,气温略高时才开始锻炼。如遇早晨时出现大风、大雾、寒流冷空气,不宜进行露天锻炼,可在室内或阳台上进行锻炼。
第二,由于天气寒冷,体表的血管遇冷收缩,血流缓慢,肌肉的粘滞性增高,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度降低。所以锻炼前要做好充分的暖身活动,准备动作做好,可避免锻炼时发生运动损伤。暖身准备活动可做一套广播操、拍打手足肌肉、擦面、慢跑等。
第三,进行锻炼时衣服不要穿得过厚,可穿合适的运动服,注意防寒保暖,做暖身准备活动后再脱下厚衣裤进行锻炼。锻炼后要及时加穿衣服,注意保暖。
第四,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关节炎者,做暖身准备活动时切切注意,尽量避免长时间在低温、湿冷的环境中运动,运动中如有身体不适感,应立即停止运动或到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