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春季“睡”出来的健康
编辑:安琪 / 2017-03-31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黄帝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春季易使肝旺,肝对于精神来说其实很重要,失眠多梦,睡眠不足,这个跟肝有一定关系,因为肝气不疏的人会表现为肝气失调,失调了以后会影响到睡眠。
养肝重在睡眠。现代人阴阳颠倒的生活习惯对于肝脏的损害尤其严重。一般熬了夜的人大多双目赤红,这是肝火上升的症状。长期如此,必然伤肝。
《黄帝内经》中记载:“人卧血归于肝”,而在春季应“夜卧早起”。流经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并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抵御春季多种传染病的侵袭。
关于睡觉的方位,有很多种说法,一般讲,应该顺应地磁场方向,头北脚南为宜,人体长期顺着地磁的方向睡觉,可使人体器官细胞秩序化。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