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龙桥是大型石质圆雕龙与平板石桥相结合的桥,被泸县民众简称为龙桥。泸县龙桥是全国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文化群体的唯一性和多样性,具有文化价值的地域性和独特性,具有精神价值的代表性和大众性。在泸县境内产生、发展和延续的这种特殊文化现象具有极高的欣赏和研究价值。
历史上的泸州和泸县多是州县不分的同一地域,产生发育的龙桥不仅仅只是泸县才有,在泸州其他区县均有建造,只是在泸县的龙桥是最多最精美的,是泸州龙桥的典型代表和集中体现。
中国古代桥梁因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千差万别,分布主要呈北少南多,西少东多,西北特别少东南特别多的状况。从现存的中国桥梁而言,有着桥梁装饰的总量是不多的,有着泸县龙桥这样大型石质圆雕龙等瑞兽装饰的石质平板梁桥就更为少见了。泸县龙桥以多孔石质梁桥居多,无桥栏。其桥台多为半圆形和梯形,桥墩用单块条石垒砌,迎水面多切为梯形,以分水势。
古桥是衡量一个古城镇和古村落所处历史地位和文化品位的重要象征,具有实用性和人民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桥梁建设是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是民众在社会实践中科学探索的结果,古代桥梁是古人在既符合统治阶级意愿,又合符地域群众民俗信仰的科学劳动成果。
泸县龙桥文化是隋唐后的三次大的移民入泸所带来的精神文化信仰与泸地的精神文化信仰碰撞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是在民俗的理念中开创,巧妙地利用石质的韧性与刚性,把龙雕与桥梁建筑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立体龙雕造型与桥梁建筑有机融合之艺术美感的先河。泸县龙桥突破了桥梁建筑装饰在桥拦板和望柱上雕刻的艺术成规,将硕大的吉祥物群雕与桥梁结构融为一体,是桥梁建筑装饰艺术的首创和又一个里程碑。泸县龙桥之突出的龙雕与桥梁建筑结构相得益彰,即充分利用了结构力学、流体力学、摩擦力学、杠杆原理,又与地理环境完美结合,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科学与艺术成就有机结合的又一典范。
泸县龙桥的龙等瑞兽雕刻技艺熟练,线条明快舒畅,粗狂之中突显细腻,继承和发展了秦汉和唐宋石雕技术,夸张与写实相结合,以写实为主,均采用圆雕技法,为中国石刻艺术史和中国美术史尤其是四川地区石刻艺术的历史传承与发展的研究提供了非常丰富和重要的实物资料。泸县龙桥除具有地方民俗文化的空间转换、人事转折以及宗教世界的特殊意向外,还具有中国劳苦大众祈求神龙兴云播雨、农业丰收、压制百虫、祈祝身体健康,农作物生长茂盛的美好愿望,这对研究泸县地域民俗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泸县龙桥表现出泸地古代民众桥梁建设的独创精神和艺术审美的独特情趣,即具有独特的艺术、科学和历史价值,又具有无可估量的交通、经济价值,更具有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信仰。在优雅的静态中显示出强烈的动感美,衬映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力争上游、勤劳朴实、勇敢无畏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