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粒米的背后,是农民在面朝黄土背朝天。每一件丝绸的背后,是养蚕人为他人做嫁衣裳。每一处干净整洁的背后,是环卫工人的起早摸黑。每一餐饭、每一辆公交、每一班地铁……背后都是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劳作。
在五一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从古诗中看劳动者百态。为他们的辛劳送去感谢,尊重每一个劳动者,从你我开始。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归园田居》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卖炭翁》
唐·白居易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唐代·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在古代,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节日,也没有一种特定的仪式庆祝劳动节,但劳作是古人生活的常态,我们从千年的古韵里,依然能够读出勤劳质朴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劳动节快乐
向劳动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