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前的今天(1996年12月28日),在北京城西,被誉为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的开拓者、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彭修文先生,永远垂下了他那拨动过无数人心弦的双手。你可能没听过彭修文先生的名字,但一定听过他的作品。从《二泉映月》、《瑶族舞曲》、《春江花月夜》、《丰收锣鼓》、《彩云追月》、到音诗《流水操》、交响曲《金陵》,以及《小天鹅》、《图画展览会》等外国乐曲的移植。
在童年时期就饱尝家国沦丧的他,在心中塑就了一种对国家、对民族的热切期望和责任感。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经历,使他也像许多中国古代文人那样,用生命与时代和历史相互渗透。无论是彭修文先生还是古代文人墨客,他们对音乐和国家的热爱,都能从其作品中窥见一二。
《诉衷情·琵琶女》
宋·苏轼
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分明绣阁怨恨,都向曲中弹。
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素蛾今夜,故故随人,似斗蝉娟。
注: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

《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瑟,中国古代的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有25根弦,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古时,瑟常与筝和笙共奏,最早的弦有50根。
《甘露寺弹筝》
宋·苏轼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
注:筝,汉族弹拨乐器。古筝音域宽广,音色清亮,表现力丰富,一直深受大众喜爱。筝在汉、晋以前设十二弦,后增至十三弦、十五弦、十六弦及二十一弦。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丝,弦乐器。管,管乐器。管乐器,起初用玉制成,改用竹。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唐·李白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注:琴,七弦无品的古老的拨弦乐器。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这四张琴被人们誉为“四大名琴”。

《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注:箜篌,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证,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最初称“坎侯”或“空侯”,文献中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箜篌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