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审言出生于河南巩县,是唐高宗年间的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我们后世所熟知的“诗圣”杜甫就是他的孙子。他的作品多数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为“文章四友”。
杜审言的个人简介:
杜审言(约645-约708),字必简,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杜审言的父亲杜依艺做巩县县令全家迁往巩义[1] 。正史上中的“本何地人,后徙(或迁)”许多并不表明此人出生在此地或籍贯(一般上溯三代)此地,许多是远祖籍或郡望。
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杜审言诗集》。
恃才狂傲的杜审言
杜审言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比才华更高的,是他的狂,吹起牛皮来让人震惊。他狂到何种地步呢?有他的自评为证,他曾经超自恋地说:“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自夸文章书法天下第一,而且提供了最高的参考标准:我这文章写得好哇,屈原和宋玉够大腕吧!他们都得靠边站,只配给我老杜打下手;玩起书法嘛,就连王羲之,也就仅有给我老杜提鞋的资格。
苏味道是大唐王朝的吏部侍郎,负责官员的考察与选拔,杜审言在他手下干活,负责笔试面试。一天,杜审言对别人说:“可怜可怜,苏味道这回死定了。”旁人一听吓坏了,赶紧问苏大人犯了啥事儿。杜审言捋着胡子慢悠悠地说:“也没啥,因为他是吏部侍郎,要看选官的评语。要是他看到我给考生写的评语,自个儿就得找地缝钻,我那斐然的文采还不得让他羞死啊!”旁人集体崩溃,这老同志牛皮吹得可真让人耳目一新啊!
杜审言这种“众人皆不行,唯有我最牛”的处世态度,使他得罪了很多人,他好不容易当上洛阳丞,冷不丁又被贬到吉州做司户参军,他的俩同事周季重和郭若讷,两人合伙给杜审言罗织个罪名,弄到大牢里关起来,准备干掉他。杜审言的二儿子杜并,当时13岁,想为老爹报仇,趁着周季重请客吃饭时溜进餐厅,这娃相当生猛,抽冷子一刀捅向周季重,自己也被乱刀砍死。周季重死得很不甘心:“没想到老杜还有这样的孝顺儿子!郭若讷这孙子太坑爹了,害老子当了炮灰,老子死得不值!”
栽了这么多跟头,也没能让杜审言稍微低调一点,还是该怎么狂就怎么狂,甚至将狂态进行到底,人之将死,其言也不善。杜审言病重,宋之问、武平一等文坛新秀来进行临终关怀,他翻着白眼说:“我就快死了,这回你们高兴了吧!”宋之问虚心请教:“老同志这话说的嘛意思?”杜审言满嘴跑开了火车:“老天要我死,我也没啥好说的。不过这样也好,我活着一直压着你们,让你们没法出头。现在我快不行了,对你们这帮家伙来说可是件烧高香的大好事,只可惜没人有本事接我在文坛的班啊!”把宋之问等人雷得满头黑线,太装逼了,心说反正吹牛不上税,您老可劲儿吹。
历史学家蔡东藩说:“大凡文人,其性格特征之一就是狂。”但狂到杜审言这份上的文人还真是史上少有,就连史书都无奈地用这两个字评价这位狂到近乎可爱的老同志:矜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