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写诗1000余首,把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推向了高潮,因此也被后人尊称为“诗仙”。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的诗作大多都是在醉酒时写下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将进酒》等。
李白的人物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因深受黄老列庄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谪仙”之称的由来:
李白少年时便显露才华,“十岁通诗书”,“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二十五岁那年,李白离开四川,顺长江东下,先到达江陵,拜访了一位八十高龄的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曾受到武则天和睿宗、玄宗三朝皇帝的接见,在当时名气很大。司马承祯见了李白,对他大为赞赏。
李白很高兴,回去后就写了篇《大鹏赋》,把自己比作气概抱负不凡的大鹏。《大鹏赋》很快传开,李白的名气也更大了。公元734年,李白到了襄阳,拜见了荆州刺史韩朝宗。韩朝宗因喜欢奖掖提拔人才而闻名,所以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韩朝宗对李白自然是称赏备至,而李白写的自我推荐信《与韩荆州书》也成了一篇着名的散文佳作。
名满四海的李白,在公元742年(天宝元年)终于奉诏来到京都长安。当时任秘书少监的老诗人贺知章得知李白到了长安,亲自到旅舍去看望李白。他读了李白大约在十年前写的《蜀道难》后,赞叹道:“这是一个从天上贬谪下来的仙人啊!”从此“谪仙”这个称号不胫而走,李白也被人们称作“谪仙”、“诗仙”。
李白“酒中仙”之称的由来:
李白向来有“诗仙”之称,同时,他又不愧于“酒仙”的称号。杜甫就曾经说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自己也宣称“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但是,李白喝醉以后不同于其它人,他喝酒以后,诗写得更好。
开元年间,皇宫中初次种植牡丹,红的、紫的、粉的、白的都有。唐玄宗很是喜欢,就移植了些在兴庆宫龙池东面的沉香亭前。一天,牡丹盛开,玄宗与杨贵妃一起来赏花,并选出些特别出色的乐工,写出了十六部新曲谱。著名乐师李龟年,拿着乐器和乐工们一起前来准备唱歌助兴。玄宗说:“今天赏花王牡丹,又有贵妃在,怎么能再用旧歌词呢?”于是命令李龟年速召翰林居士李白进宫,写新歌词再唱。
李龟年带人到翰林院,李白却一早出去喝酒了。于是李龟年又到长安市中找。忽然听到一座酒楼上有人高声放歌: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莫为醒者传。李龟年忙上楼一看,果然是李白,于是便上前高声说:“奉旨立宣李学士沉香亭见驾。”谁知李白已酩酊大醉,口中念道:“我醉欲眠君且去。”说完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李龟年没办法,只好叫随从抬着李学士下楼,用马把他驮到兴庆宫。李龟年扶着李白来到玄宗面前,李白已大醉不能朝拜。玄宗因为爱惜李白的才华,所以一点也不怪罪,让人在亭子边铺了条毛毯,让其躺下,又让歌女念奴含冷水洒面。李白醒后,见到皇帝,连忙挣扎着跪下说:“臣该万死。”玄宗叫人立即做醒酒汤来,汤来后又亲自用勺子调温后,让李白喝下,然后说:“今天牡丹盛开,我和贵妃赏玩,不想听旧歌词,所以请你来做几首新的。”
李白听了,就说:“这倒不难,只是请皇上赐酒。”玄宗听了,有点不高兴:“刚把你弄醒,你又要喝酒,是不是存心违抗我呢?”李白说:“皇上,我是斗酒诗百篇,喝了酒才做得出好诗。”玄宗就让人捧来酒。李白一口气喝了好几杯,立即提笔,在铺好的纸上龙飞凤舞起来,三首《清平调》一会儿就完成了。
李白对后世的影响: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他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