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出来啰儿,喜洋洋哦儿啷啰,挑起扁担啷啷扯,哐扯,上山岗啰儿……”每每听到这首昂扬的歌曲,就会让人内心燃起对生活的激情,对未来的斗志。这就是土家啰儿调中的代表作——《太阳出来喜洋洋》,这同时也是一首传唱全中国的民歌。
2006年5月20日,石柱土家啰儿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石柱土家啰儿调发祥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流传于土家族和汉族共同生活的渝东南广大地区,是石柱地区土家族人民的音乐结晶。
石柱土家啰儿调因山歌唱词中有“啰儿”而得名,它与中国唐代巴渝地区广泛流传的竹枝词一脉相承,具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土家人的乐观、豁达、睿智、幽默的民族性格。
有人认为“ 儿调”有古代“竹枝词”遗风,被誉为“竹枝词”活化石。因便于即兴编词,富于生活情趣,唱起又朗朗上口所以流传面极广。
艺术特色
石柱土家啰儿调旋律简洁,每曲音域都在八度以内,腔中少有装饰,行腔起伏流畅,易于掌握,便于传唱。其调式多为徵、羽、商调式,既有传统曲目,又有现场发挥的即兴歌调。
歌词句式大多为七字句,可即兴填词,现场发挥,酣畅淋漓地表达歌者的真情实感。有的歌曲调相同而词不同,颇有“竹枝词”遗风;有的歌词直白通俗,逼真地反映了当地土家人的生活、劳动、民风、民俗、情感和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内容,比较全面地记录了土家族的礼俗活动、生存状况及民族文化演变过程。
啰儿调音韵淳朴而浓郁,特别是其中大量地运用“儿”等习惯性方言衬词,使曲子音调与当地土家族方言的四声声调紧密结合,率真地表现了土家人乐观、豁达、睿智、幽默的性格,从而形成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在长时期的传唱中,形成了内容丰富多样、曲调简洁多变、乡音乡韵浓郁的独立的民歌歌种,包括生活歌、山歌、情歌、对歌、诙谐歌、号子等类别和难以数计的曲目。
代表作品
代表作有《太阳出来喜洋洋》、《长年歌》、《怀胎歌》、《小情郎》等曲目。其中《太阳出来喜洋洋》登上央视,唱遍全国,家喻户晓。
啰儿调内容丰富多样,曲调简洁多变,乡音乡韵浓郁并具有考证巴渝历史和探索民歌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