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养生文化 > 健康百科

 

8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处暑即“出暑”,标志着炎热的暑天即将结束,气温开始逐渐下降,秋天逐渐到来,这个时段的养生重点就是要“防秋燥”。今天文文就从疾病的预防、饮食的调整和生活起居等注意事项给大家科普一下处暑时节如何“防秋燥”。

防秋燥要防过敏性鼻炎

 

秋天是过敏性鼻炎、肠道传染等的高发期。其中有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秋燥引起的。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病邪从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气干燥的症状,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

 

 

 

由于秋季多风的原因,空气流动时会夹杂着大量的植物花粉和粉尘,加上秋季比较干燥,鼻腔容易受到外来刺激物的影响,过敏性鼻炎患者最好出门带好口罩,保护好鼻腔,减少刺激。

 

防秋燥要防便秘

 

秋燥不仅容易引起嘴唇干燥、鼻子“冒烟”、嗓子干疼等症状,还容易使人肠道缺水、干涩引发便秘。为了预防便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多喝水,多吃流质食物和瓜果蔬菜。

 

 

 

如果已经出现便秘,可以多吃菠菜、芹菜、竹笋等多纤维食物以及黑芝麻、蜂蜜等,以刺激大肠的蠕动。同时,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多做仰卧屈腿、深蹲起立、骑自行车等运动,加强腹部的运动,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促进排便。

 

此外,应养成晨起空腹饮一杯淡盐水或蜂蜜水的习惯,配合腹部按摩或转腰,让水在肠胃蠕动,加强通便作用。

 

 

科普课堂

 

除上述文文介绍的过敏性鼻炎和便秘外,处暑后,有三种病是这个时期要注意的,分别是胃肠病、脑血管病和呼吸道疾病。

 

因天气转凉,人的胃口大开,但吃多了容易伤及脾胃,出现消化不良,诱发胃溃疡、阑尾炎等。所以,饮食不宜过饱。

 

随着气温降低,周围血管收缩,阻力增加,血脂增高,血黏度增高,很容易促发脑血管病,最好去医院做一次全面检查,预防疾病发生。

 

秋燥伤肺,主要是出现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所以有这些慢性病的患者要特别注意,不要着凉,注意补肺气。

 

 

防秋燥饮食要少辛多酸滋阴润肺

 

秋天空气湿度下降,可以多吃一些多汁、甘味、酸味以及寒凉的食物,如山楂、柠檬、柚子、杨桃、芒果、葡萄、苹果等,能起到收敛、生津、止咳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吃些蜂蜜、芝麻、杏仁、银耳、菠菜、豆浆等,有补脾胃、养肺防燥、润肠通便的作用。

 

防秋燥要早睡早起防夜间受凉

 

秋季到来,此时宜调节起居作息,适当增加睡眠,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缓解秋乏过盛。此后应早睡早起,夜晚睡觉不应晚于23点。

 

 

 

夜晚睡觉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可适当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气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分享到: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