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胶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为研究重心的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农业文化研究中心在烟台研究院揭幕,中心成立后的首场胶东地区农业文化保护研讨会同期举行。
研究中心是烟台研究院直接管理的科研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和光华博思特营销咨询机构作为合作单位提供技术指导。中心任务是凝聚学校科研骨干力量,整合业界学术资源,以烟台为基地,探索研究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中心将通过挖掘烟台地理标志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提升品牌价值和商业价值,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建设。
农业文化研究中心将突出两项重要的研究:立足丁胶东半岛进行村落普查,深入挖掘渔村与渔业文化,积极申报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力争使研究中心成为研究山东海洋文化的重镇;从地理标志产品入手,研究各类别农业产业的基本形态及其深蕴的文化价值,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商业价值,实现产学研结合和学校与政府、企业的密切合作。
中心主任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主任、中国农民问题研究专家朱启臻教授担任。朱启臻表示,中心成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乡村发展与保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中心在烟台接受当地政府指导,以解决烟台当地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未来,中心研究范围将由烟台逐渐扩展到山东乃至全国,最终要将中心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农业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第11、12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张晓山研究员表示,中国未来的村庄应该什么样,生活在农村这几亿人的生活状态又该是什么样,直接关系全面小康和城乡一体化在战略能否实现,从这个角度上讲,研究中国乡村的农业文化非常有意义。中心研究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要发现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虚和实结合,文化传承与市场价值实现相结合,最终实现保护自然景观,传承历史文化。
作为中国农业的高等学府,中国农业大学一直致力三农研究,成立农业文化研究中心是中国农业大学把科研结合到山东的第一个实例。中国农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烟台研究院院长傅泽田表示,烟台研究院以后还会陆续有多个中心成立,这些中心都将致力实现产学研结合和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密切合作,为山东烟台乃至国家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