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遗产文化 > 遗产保护

  世代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藏族人民,从出生开始就要与各种疾病进行斗争,久而久之也就积累了大量治疗各类疾病的宝贵经验,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医药学体系。拉萨北派的藏医药是藏医药的主要流派之一,“水银洗炼法”、“仁青常觉配伍技艺”是独具特色的药物加工技法。

 

  藏医药:

 

 

  拉萨北派藏药水银洗炼法和“佐塔”工艺、甘孜州南派藏医药

 

  类别:传统医药

 

  地区:四川,西藏

 

  编号:Ⅸ—9

 

  14世纪以后,藏医药在学术上分为南、北两派。两派的学术内涵各有所长,互有交叉。南、北两派均为藏医学的组成部分。

 

  藏医药•拉萨北派藏药水银洗炼法和“佐塔”工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

 

  藏医药•甘孜州南派藏医药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水银洗炼法:

 

 

  藏医“水银洗炼法”简称“水银加工”或“佐珠钦莫”,藏族人民把“佐珠钦莫”称之为藏药的宝中宝,是藏族历代名医把含有剧毒的水银经过复杂的特殊加工炮制后,炼制成无毒而具有奇特疗效的药中之王“佐塔”。作为藏药材重要的加工方法和藏药实践的惟一精华,千百年来历代藏医药学者都非常重视该技术的实践与传承,并代代相传,使此技术至今得以发扬光大。

 

  水银加工的实践方法始载于公元8世纪玉妥宁玛•云旦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中,并在珍宝药“仁青常觉”丸的配方中有较详细的阐述。13世纪末,大圣邬坚巴•仁钦贝成功地进行了“水银洗炼”的冷热处理及祛毒等整个实践操作,并编著了《制水银论典》等著作,开创了藏药“水银加工”系统完整的实践操作,为“水银加工”的普及和弘扬作了无法估量的贡献。

 

  后经贤者噶玛巴•让琼多吉、苏喀•年尼多吉、贡珠•云丹嘉措等著名藏医药学家的不断实践和传承,使这一藏医药文化的精粹得以世世相传,继续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佐塔”工艺:

 

 

  水银洗炼加工后的“佐塔”是配制名贵藏成药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在藏医药的使用中有悠久的历史,经过了近两千年的临床实践验证,应用面广,使用量大,是藏药中的极品,并具有延年益寿、强身壮体、减毒增效等功效。

 

  藏药仁青常觉配伍技艺本品成方于公元8世纪,始载于藏医经典巨著《四部医典》,是根据藏医学原理,选用生长在世界屋脊特殊生态环境下的天然、珍贵、稀有藏药材,并采用现代科学与传统技艺相结合的方法精制而成。经一千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本品对陈旧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胆等疾病具有独特疗效,沿用至今,以它的独特功效,驰名于中外,备受国内外医学专家和广大患者的高度评价。

 

  甘孜州南派藏医药:

 

 

  历史上把以康巴为中心的藏医药称为南派藏医药。康巴地区包括四川甘孜州、云南迪庆州、西藏昌都地区及青海玉树州,总面积55万平方公里。

 

  藏医药学到公元12至15世纪,产生了以向巴•郎加扎桑为代表的北派藏医药和以宿喀•娘尼多吉为代表的南派藏医药。南派藏医药经过杰巴泽翁、释迦汪秋、五世达赖喇嘛、达姆•门然巴洛桑曲批等藏医药学家的继承和发展,一直到司都•确吉迥列,南北派藏医药学才逐渐合而为一,而南派藏医药一度成为藏医药中坚力量,领导了整个藏医药学的继承、发扬。以嘉央•青则江布等为杰出代表的19世纪初南派藏医药学家,使藏医药有了空前的发展。

分享到: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