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遗产文化 > 遗产保护

 
    韩城行鼓是陕西省渭南市所属县级市韩城的一种地方音乐舞蹈。
 
    目前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8月31日,韩城行鼓与宝鸡社火、陕北唢呐联合组团,名为“天地社火”,参加俄罗斯举办的莫斯科国际军乐节。行鼓以中华古军阵的威严、壮阔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
     韩城行鼓,俗称“挎鼓子”,在韩城传布极广。是陕西省渭南市所属县级市韩城的一种汉族音乐舞蹈。历史上,几乎大一点的村庄都有自己的锣鼓队,不论逢年过节,还是求神祈雨,总能听到激昂的锣鼓声。
     韩城行鼓的鼓谱有20余种,在韩城市文化馆编写的《韩城市民间音乐资料汇编》一书中有所收集。其典型鼓谱有《老虎磨牙》、《钉圪巴》、《肚里痛》、《上坡》、《走锣鼓》、《呆锣子》、《司鼓子》、《摘豆角》等十多种,有表现气势的,也有表现技巧的。《老虎磨牙》是鼓手用鼓槌旋击鼓边铁钉,发出酷似野兽饿急磨牙的声响,模拟逼真,技巧高超。《上坡》则是鼓队用以合击与鼓、铙分击的手法,其风格粗犷、豪放,声势浩大、宏伟,登峰造极,体现出一种朴实、热烈而强悍的黄河黄土雄风。
      韩城行鼓在保留原有军鼓乐艺术风格的同时,与时俱进,特别在表演的艺术效果上进行了深加工,增强了宏伟气势。
      在表演时,韩城行鼓总离不了“绕杆子”,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渲染气氛,增强视觉效果。身着艳服的姑娘,眼戴墨镜,手执饰有彩绸花束和串串银铃的长绕杆,婀娜多姿,绕杆的阵营与锣鼓队的阵营相互呼应,鼓声激越,铙钹声飞扬,几十杆甚至上百杆花杆合着鼓点在鼓手上空上下翻飞,犹如黄河之水百舸争流,使锣鼓越敲越起劲越神气,让观者目不暇接,心情激荡。 

 

分享到: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