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香包绣制是甘肃省庆阳市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棉、香料,就做成一种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刺绣品。这种刺绣品叫做香包,又叫荷包,庆阳民间称作耍活子,作为庆阳地区端午节古老的汉族民俗物品,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庆阳香包是立体造型和平面刺绣兼容的纯手工艺制品,构型简单质朴,按制作技艺分有“绌绌”类、线盘类、立体刺绣类、平面刺绣类四大类型。
香包,古名香囊,又叫荷包,庆阳当地俗称“绌绌”、“绌儿”、“耍活”。庆阳汉族民间一直沿袭着巧女娴妇制做香包比手工,端午节赠送、佩戴香包祛邪纳福的传统习惯。
庆阳香包刺绣广泛分布于庆阳8县(区),渊源可追溯到黄帝时期的卫生风习“薰蒸法”和新石期时代的衣饰文明和稚拙工艺。其工艺成熟于舜命禹制作衮服十二章的“衣绘而裳绣”时期,明清时期最为丰富,民国至解放后的60年代普及全市。
庆阳香包刺绣工艺是遗风千古的针工造型艺术,是立体造型艺术和平面刺绣相兼融的一种纯手工工艺,立体造型技艺和技能主要有三个类别:一是绌绌类。二是线盘类。三是立体类,分单面挂件、佩件、双面挂佩件、立体挂件和摆件。
庆阳香包(绌绌)构型简单质朴,但不失美观和多样;刺绣粗拙敦厚,有浮雕和蛮荒韵味,给人以原始生命的状美感。造型五花八门,千姿百态,既是庆阳妇女世世代代对原始、传统手工技能的承袭,又是个人技能和智慧的再现。多以人类童年时期的多神崇拜和原始图腾为主题,以远古历史纹饰为主要内容,以装饰功用为目的,兼以观赏和佩戴,式样以香包为主,有挂片、衣袖、桌裙、褂子、枕顶等多种类型。
庆阳香包以其古拙质朴、富有原始文化遗存和手法奇特而区别于国内其他香包 ,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赞誉和肯定,著名民俗学家靳之林题词赞誉 “正宁香包,全国第一”。
庆阳香包是一种立体造型和平面刺绣兼容的纯手工艺制品,构型简单质朴,按制作技艺分有"绌绌"类、线盘类、立体刺绣类、平面刺绣类四大类型。
"绌绌"又名藏针绣,其特点是把针线藏起来,以造型状物、形神兼备而不见针线为佳境,其工艺流程包括创意、选料、剪裁、状物等环节。
线盘类香包是用各色线条盘成五角菱形的"粽子",其技艺包括折壳子、配色线、盘线成型、成果(即将线盘成品连缀,吊上彩穗)等,如此制成的香包可以随身佩戴,可以挂在门庭,也可以馈赠他人,以寓示祥和平安。
立体刺绣类香包内容庞杂,形式繁多,有单面挂、佩件,双面挂、佩件,立体挂件和摆件等近四百种样式,其制作过程分构图、刺绣、彩染、缝合、成果等环节,有过样子、打样子、扩背子、上样子、绣花、状物、成果、打扮等工艺步骤,制品讲究神似而不求形似。
平面刺绣类香包风格敦厚凝重,厚实中流露出隽永,其制作有破线绣、合线绣、掇绣及齐针、辫针、缉针、掺针、抢针、挽针、盘金、点金、圈金等方法。
按样式
庆阳香包大体有五种类型:
头戴型主要供孩子们头上佩戴,常用彩色布和彩线做成虎头、猫头、兔头及各种动物头型帽,端午节戴上以祛邪护身。
肩卧型一般以猛虎雄狮为图样,绣成头大身小、有爪无腿的老虎、狮子,缝在孩子们肩上,以祛邪恶。
胸挂型样式繁多,内容庞杂。一般用双股彩线把香包连起来,挂在胸前衣扣上,少则一两个,多则八九个,内容常为吉祥如意的动植物,表达妇女们盼福求安,五谷丰登的心愿。
背负型主要为“五毒背心”。刺绣具有毒汁的蛇、蝎、蜥蜴、蜘蛛、蜈蚣五种小动物的图样,缝在孩子们上衣的衣背上。这些小动物本是有毒的,端午这天却要穿在身上,表达了古人“以毒攻毒”的哲学观念和护身心愿。
脚蹬型多为飞禽走兽头型的图样,如虎头鞋、猫头鞋、蝴蝶鞋等,这种香包左右鞋双双对称,古以左为阳右为阴,寓古哲学阴阳平衡之理,取避邪护身、成双成对、并蹄腾飞之义。
按图样
传统庆阳香包图样大致分为:
天地阴阳图样———日为阳、月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如古代官服上绣海水朝阳图案,象征百姓企盼国君清明,官员清廉。富贵吉祥图———一生吉祥富贵是人们朴素的愿望。如香包中的大吉图,只绣一只大公鸡,寓意大吉,还有香包由四个在心形状的包上面绣上四季花,中间一个贯钱,寓四季发财之意。多福多寿图样。如“福禄寿”香包,绣蝙蝠代表福、鹿寓意禄、再绣寿字,象征富贵长寿之意。又如庆阳香包中,绣一龟上站一只羊或一龟上站一匹马,名曰“羊千岁”、“马千岁”,既有富贵之意,又有长寿之意。
爱情繁衍图样———“鱼儿钻莲”、“凤凰戏牡丹”等香包中龙凤、牡丹、莲花、鱼儿等寓意爱情。绣一只喜鹊站梅花枝头,象征喜上眉梢。又如香包“老鼠啃葡萄”等中绣鼠、葡萄、葫芦都寓意多子。
庆阳香包的用料简单,一布一针一线加一珠而已。布料多用丝绸或彩布,线絮全为五颜六色的彩线。
香包不仅具有外表的美,还有其内在的香。根据不同的装饰需要,香包里装填的香料亦不同,香型有具有催眠作用的幽香、令人心旷神怡的清香、沁人心脾的玫瑰香等。不同香型的香包可以做成香包枕头、汽车挂件,及各种式样的情人信物等。
综观庆阳香包,传统色彩浓重,工艺精湛,立体感强,动静互补,民俗意识深厚,均有其美好的象征性,是汉族传统艺术瑰宝。作为端午节的汉族民间传统饰物,庆阳香包寄托着人们心灵深处的美好诉求,渗透着"祈福避邪"的象征意义,件件都被赋予展现生命、活力,表达思想、信仰,揭示人性、欲望的汉族民俗文化内涵,充分反映了汉族劳动人民纯朴、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蕴含着华夏古老文明博大、雄奇、阳刚的民族魂魄。
庆阳香包之所以有如此久远的历史,主要因为庆阳有着浓郁的农耕文化习俗。农耕文化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男耕女织。在生产力较为发展的前提下,女人们除完成织布缝衣外,还做一些工艺品、礼品用来点缀生活,联络感情,香包也就由此而生并广为流传。这些香包给人以原始生命的壮美感,包含和浸透着古代哲学的神秘色彩,内容无所不包,多以人类童年期的多种崇拜和原始图腾为主题。
庆阳香包是一门传统工艺,主要的传承人有李秀娥、贺梅英等。庆阳香包绣制面临着手工产品被现代复制品取代的局面,刺绣工艺渐已失传,具备民俗文化知识的极少数工作者多半退休,研究人才奇缺,后继乏人,亟待抢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