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于距今4000多年前的黑陶,是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史学家口中东方文化的瑰宝。因1928年发现于章丘龙山镇城子崖,考古学家便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这个文化以许多薄、硬、光、黑的陶器而出名,尤其是蛋壳黑陶(分布在日照、济南)最具特色,所以也叫它“黑陶文化”。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枚璀璨的明珠,黑陶文化的传承需要的不仅仅是保留传统的龙山文化手工制作工艺,更需要立足当下,有所创新。
济阳龙阳黑陶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龙阳黑陶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汇现代艺术创意,使用科学配方,运用独特的压光工艺及雕刻艺术手法,既保持了古黑陶“黑、薄、光、细”的传统风格,又结合了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精华,造型典雅、稳重、精美、别致,无釉而乌黑发亮,突显出其高贵、典雅、古朴、神秘的特色。
说起龙阳黑陶的制作,有着多年拉胚经验的老师傅表示,做一个泥胚不难,可想要制作十几个大小一致的泥胚,就需要在反复的制作练习中积累经验、熟能生巧,才可以在拉胚时保证外形大小一致并且内部结构还不会裂开。除此之外,为了让泥胚内部结构不会轻易损坏,不止需要精湛的技术控制,黑陶使用的都是黄河1米以下的阴性泥,因为只有阴性泥才不会轻易裂开。
为了推广黑陶文化,龙山黑陶技艺济南市传承人徐庆增表示,要在济阳街道朝阳村新建一处黑陶文化体验旅游点,将黑陶传统文化作为旅游项目的一部分,吸引广大游客体验黑陶制作的过程,从而了解黑陶文化。
不仅如此,徐庆增还表示,龙阳黑陶要升级非遗传习所,将黑陶的主要制作工序在文化大院内进行全息影像展示。开设陶吧,定期招募中小学生到传习所上陶艺手工课,现场教授制作黑陶。另外还要建设黑陶产品展示馆,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体验和传播济阳的黑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