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徐霞客游览天下,踏足徽州,流连忘返;汤显祖名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更勾住多少人心魂。阳春三月,走进歙县,穿行在浓郁的徽山徽水徽文化氛围之间,从视觉到感官,从镜头到味蕾,细细的品味徽州之美。
复原的徽州古城,依照原址格局,占地36亩的徽州府衙,穿越南谯楼、仪门、正堂院落、后堂院落和廨舍院落五大院落组群。徽州建制,形成于唐大历五年,州领黟、歙、祁门、休宁、婺源、绩溪六县,并最终形成徽州一府六县格局。虽然如今古徽州的建制不再,但作为州府府治所在地的歙县,仍然保留了大量徽文化的遗迹,更是在明清两代曾辉煌近四百年的徽商故里。
建于明万历年间的许国石坊,则被称为徽州众牌坊之头筹——这是国内罕见的明代大型石牌坊和全国现存的唯一一座八脚牌楼。
许国石坊历经四百余年的风雨,已成为徽州古城的象征之一,无言地向世人诠释着徽州文化精神之内涵。细细品鉴这座雕饰华丽的牌坊,只见它的石柱、梁坊、栏板、斗拱、雀替都是重大四、五吨的大块石料,且全部为质地坚硬的青色茶园石,这些上好的石材似乎也在标志着牌坊主人的不凡地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坊上所有的题字均出自许国门生,书法家董其昌之手。府衙二堂,沟壑纵横斑驳的青石板地面,诉说着历史。顺着斜斜阳光,视线穿过古城的深处,仿佛可以望见徽州遥远的过去。
据记载,古徽州史上曾经留下了1000多座的牌坊,但经历年战乱以及十年动乱的损毁,至今仅存一百多座古牌坊。这让棠樾的鲍家七座牌坊群,越发的显得震撼和珍贵。
阳春三月来到歙县,山水秀丽,风光旖旎,古老的县城,五峰拱秀、六水回澜、山光水色。赶在春天的头里,寻一个薄雾笼罩的清晨,从深渡古渡上船,看新安江沿岸的金黄油菜花田,踏进青苔渐起的牌坊林,古老宗祠,寻访镌刻在石头上的一个徽商家族的辉煌与威严。也可以在午后,找到歙县老街的一家茶馆,揽过竹椅下的猫咪,晒着太阳,感受“小桥流水人家” 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