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遗产文化 > 遗产故事

缂丝,又称“刻丝”, 意思是“用刀刻过的丝绸”。缂丝是以生蚕丝作经线,彩色熟丝作纬线,采用“通经断纬”的技法织成的平纹织物,是中国独有的古老丝织工艺品,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丝织品,素有“织中之圣”之称的缂丝因其精湛的技法和超越一般织物的优越性,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缂丝为主打非遗项目的仁和织绣,在国家范围乃至世界范围内获誉无数。2013年,因其对缂丝的保护传承做出巨大贡献,荣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单位”的称号。

 

技法独特——“承空观之如雕镂之像”

 

有别于刺绣仅凭一根绣花针、一个手绷即可随时随地进行,缂丝的制作往往更具“仪式感”。“缂丝一定需要织机才能进行,所以制作过程较之刺绣有所局限。但是,缂丝的尺寸大小却没有限制,而且因为制作技法的独特性,缂丝可以通过改变经线纬线而呈现别样的效果。”仁和织绣的总经理谢晴容如是说。

 

 

有别于人们更为熟悉的双面绣,缂丝作品两面如一,且因为织布时将花纹融入,因而完全不见针脚的存在。当光线穿透缂丝中间的细缝,远观空隙处便如露珠一般,使整个作品的画面轮廓也更加立体起来。这是缂丝独有的特点,古人称之为“承空观之如雕镂之像”,而缂丝也是所有丝织技法中唯一能呈现这一效果的。

 

 

致力创新——为古老技艺注入新活力

 

大型缂丝地屏《贵妃醉酒》是仁和织绣第一次尝试用传统工艺体现油画效果。这件长2米、宽1.7米的作品由9个织娘历时四年半完成,用工4万多个工时,采用了1000多种色线及多种缂丝工艺精心制成,创造了单幅作品耗时最多的世界纪录,也是有史以来最大尺寸的缂丝作品。

 

 

谢晴容的母亲曹美姐是制作团队的带队主创人。她凭借着对缂丝艺术的喜爱,经过30多年的钻研,不但继承和发扬了传统,还不断打开局面,让缂丝走向国际。此次《贵妃醉酒》的大胆尝试就创造了中西合璧艺术创新的新纪录。

 

 

在她看来,缂丝擅长表现线条的细腻感,而油画作品颜色叠加丰富、立体感强、在细节的处理极具挑战性。“为了更好地表现油画呈现的效果,我们在制作《贵妃醉酒》时采用了拼线戗色的技法,将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体现出颜色的叠加渐变效果。《贵妃醉酒》打破了缂丝传统的框架,开创了以油画为题材的记录,也让缂丝艺术的未来传承拥有了更大的空间。”

 

保护传承——让非遗妆点生活

 

缂丝自古就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通常被作为皇室用品或贡品,民间不能使用和流传。时至今日,缂丝的制作在题材的选择上仍然会兼顾这一传统。

 

 

如何沿袭传统并进一步拓宽市场,在谢晴容看来,真正有效的方式并非将其“束之高阁”,而是尽可能揭开它神秘面纱,用缂丝饰品、缂丝鞋帽等日常用品让非遗也能在普通人生活中产生“画龙点睛”的作用。

 

 

未来,仁和织绣将以园区为新的起点,同时借助政府的引导推广,让缂丝这一古老的技艺走得更长远,并且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分享到: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