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创新 > 时尚文化

阳光,绿草地,砖红色的绸布闪着光泽。

 

四年前金憓第一次来到广州南沙的榄核镇时,就被眼前晾晒香云纱的场景震撼了。彼时,金憓作为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和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来到香云纱的产地榄核镇调研,这一眼之后,金憓便全身心投入到了香云纱的服装设计和文化传播中。

 

 

香云纱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采用天然植物为染料和纯手工染整的真丝面料,也是属于岭南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工业化浪潮到来,香云纱这门手艺逐渐没落。近些年包括金憓教授在内的一批设计师开始重新挖掘香云纱文化,用服装设计重构香云纱的时尚表达。功夫不负有心人,设计师们的非遗活化尝试让香云纱登上了国际时装周舞台,上演了一出岭南的非遗国潮。

 

 

看天吃饭“软黄金”,三蒸九煮十八晒

 

香云纱又名“莨纱绸”,其神奇之处在于一面乌黑亮泽,另外一面则是橙色、深蓝或深紫。香云纱的生产是看天吃饭的活,所以被称为“软黄金”,弥足珍贵。宋氏三姐妹以及张爱玲都是香云纱的拥趸。

 

 

香云纱的全部工序都是手工完成,质量控制靠“大师傅”,产量由太阳决定。先将绸匹浸入薯莨汁,重复浸晒十多遍。在晒莨的环节中,“过乌”是关键,工匠们在日出前将河泥均匀搅拌成糊状后,平涂河泥于绸面之上,抬到草地上平摊半个小时,保证河泥与薯莨充分接触起化学反应变乌。过乌之后,再抬到附近的河涌码头水洗,这个时候天已经放亮,微弱的阳光把布匹晒干,至此绸面已是乌黑油润。

 

等到太阳下山,草地就开始发挥作用。经过20-30小时晾晒后的莨纱,充分吸收了薯莨汁液,质地偏硬,傍晚时分,绸布因为吸收草地的水分而软化,这一过程持续约40分钟,叫做“摊雾”,这时晒莨过程就全部完成。

 

 

岭南独特的河流、阳光、泥土、草地“全员参与”,在香云纱的诞生中各自扮演着不同角色。

 

工人服装灵感偶得,香云纱破茧成蝶

 

“由于工艺的特点,香云纱的颜色比较暗,如果用传统方式做出来的衣服很挑人穿,年轻人会觉得老气。我们想扩大香云纱的消费群体,让更多人喜欢香云纱,为此我们采取了很多不同的设计手法。”金憓说。

 

 

金憓和她的研究生们尝试将香云纱和时下流行的面料工艺结合,加上手绣、钉珠、印花等流行元素,这样一来绸的挺爽风骨与生纺的飘逸翩跹交叠映衬,加深了莨绸时装自身的层次感。

 

2017年,香云纱充满个性和牛仔质感的设计颠覆了很多人对其古板老气的印象,该设计源于金憓在香云纱工厂中的一次发现。“我发现晒纱工人身上穿的衣服就很好看。因为他们长期浸泡在薯莨汁里,衣服上有深浅不同的痕迹,有点像牛仔质地的感觉。”金憓以香云纱制作工人的服装为灵感进行设计,既保持了香云纱的特点,款式上又是受到年轻人欢迎的休闲牛仔风。

 

 

岭南名片走向国际,携手刺绣活化非遗

 

金憓团队设计的香云纱作品曾登上伦敦时装周的舞台,岭南文化也借由香云纱走向海外。“外国的设计师觉得香云纱很神奇,尝试把这一工艺带回自己的国家,但是香云纱有唯一性,离不开岭南的水土和气候,只有珠三角河里的泥沙和薯莨汁产生的反应才会让绸布的颜色是乌黑亮泽。”金憓表示,香云纱是岭南水乡文化的一张独特名片,即使是同一个工匠制作的同一批绸布,但天气不一样,阳光不一样,晾晒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每一片香云纱都是独一无二的。

 

 

香云纱生于岭南,连布料的特性都是为岭南的气候量身定制。香云纱凉爽透气,晾晒十几分钟就会变干。薯莨本是一味中药,可以驱虫防蚊,并且防霉防潮,因此浸过薯莨汁的香云纱十分适合夏季在雨多闷热的岭南穿着。对于非遗活化来说,如何与当代语境结合则至为关键。“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毕竟每个人对于生活的理解不同。比如电影中哪吒黑眼圈的造型虽然很西化,但表达的是中国文化的内涵。因此,对于如何用新语言叙述故事,大家其实都还在探索之中。”金憓也和其他科研机构联系,尝试了“非遗+非遗”的模式,将香云纱和贵州绣片、蜡染、刺绣结合,希望既保持香云纱传统手工制作的质感,又能提高产量。

 

小结

 

 

金憓表示,我们不仅要在国家非遗保护、传承方面做大量的工作,更需要在非遗的创新、推广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破茧成蝶-非遗香云纱时尚化推广展”,香云纱在全国的影响力大大提升。我们不仅要当非遗的传承者,更要当推广者,不断探索,用创新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部分文字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