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文化 > 旅游目的地

  苏州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是吴文化的发祥地,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相传,在苏州有五大镇城器物,它们或是与神仙有关,或是有传奇故事,但不管怎样,都在默默地守护着苏州这片土地。

 

  青铜大葫芦

 

 

  走进苏州城,就望见一座塔,它叫做“北寺塔”,是三国时期孙权为了纪念他娘亲建造的,当时叫报恩寺塔。苏州北寺塔顶上有只青铜大葫芦。那只铜葫芦连同底座,高三丈六尺一寸,重五千四百斤,立在高高的宝塔顶上,四平八稳,纹丝不动,阵风一吹,还“呜呜”发响。

 

  但是这五千四百斤重的铜葫芦是怎样安装到塔顶上去呢?有一个人想出了办法,当时造多层宝塔,不搭脚手架,用的是砌一层塔、埋一层土的办法,九层塔的土墩足足有十几丈高,选择一个滴水成冰的日子,孙权叫众人挑水泼路,一直泼到塔顶上。然后,在铜葫芦上缚住绳索,把它拉上去。后来有人说铜葫芦是飞上去的不然。现在香花桥旁边,还有条小巷叫“绞车弄”。

 

  真珠舍利宝幢

 

 

  在苏州城西南盘门内有一座千年古塔,名为瑞光塔,为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至天圣八年(1030年)所建。1978年,在瑞光塔中发现了一个1米多高的木函。木函被发现极为偶然,还得归功于三个苏州小学生,当时他们一起到瑞光塔上捣鸟窝,爬到第三层,无意间摸到了一块松动的塔心砖,砖下是一个黑黝黝的地洞,地洞中还有个1米多高的“黑箱子”,一个沉睡千年的国宝级文物就此重见天日。

 

  “黑箱子”里边装有一个银杏木制作的内木函,四面彩绘着四大天王的形象,木函的内壁上写有“大中祥符六年”,也就是公元1013年。当时木函上写着“瑞光塔第三层塔内真珠舍利宝幢”的字样,打开木函,一件稀世珍宝便耀眼夺目地展现于众人眼前,这就是后来成为苏州博物馆镇馆之宝的真珠舍利宝幢,也是苏州市的镇市之宝。

 

  唐朝第一律第一声梵音大钟

 

 

  唐朝第一律第一声梵音大钟在位于苏州园区的重元寺内,这口大钟重10多吨,单是粗大的钟杵就重150公斤,敲打后,空灵的钟声余音长达2分多钟。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原来这座钟发出的声音,就是唐朝所使用声律中的第一声第一律。为了让铜钟发出正宗的“盛唐之音”,在铸钟之前,工匠们翻阅了大量的历史典籍,才造出了一根9寸9分长、9分9厘粗的律管来确定为唐代第一声。

 

  当你不知道第一律究竟是什么样时,请敲响这座重达13吨的铜钟,你必然会发现,这声音果然雄浑天厚,余音绕耳。重元寺的重建,填补了苏州东面没有寺庙的空白,而这口大钟,也无疑成为了苏州东面的守护神。

 

  狮子林里五百“罗汉身”

 

 

  狮子林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里面最出名的要数那假山了。园中姿态各异的狮石狮峰,竟多达500座,隐指五百“罗汉身”,可惜一般人眼里看不出,什么人能全部看出来,那人就是“罗汉身”,看出越多的人越聪明。

 

  附身于假山的五百罗汉,以天上神仙的姿态,看着人世间发生的一切,守护者苏州这个迷人的城市。

 

  玄妙观道德天尊神像

 

 

  玄妙观的三清殿中供有3尊神像,正中是元始天尊,两旁是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俗称三清。

 

  三清中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传为老子李耳。其像座有老君像石刻,为唐吴道子绘像,唐玄宗题赞,颜真卿书,由宋代刻石高手张允迪摹刻,可称“四绝”碑,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两块老子像碑之一。这座神像,坐镇一方,享供奉香火,守护着苏州。

分享到: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