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文化 > 文明之旅

  早年间在街头有这样一种表演艺术,它的名字叫做“耍猴”。耍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西汉时代,可到了如今这门古老的技艺却渐被冷落,而街头巷尾也看不到了耍猴艺人的身影。耍猴这门古老的艺术到底是千年陋习还是文化遗产呢?下面大家就来和文文一起看看吧。

 

  耍猴的由来:

 

  猴戏俗称“耍猴儿”,是古老的汉族表演艺术之一。位于河南西南部的新野是中国“猴艺之乡”,在当地出土的汉画砖上,就有牵狗玩猴的画面。

 

 

  相传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美猴王”孙悟空形象的灵感就源自新野。据《新野县志》记载,明代小说家吴承恩于嘉靖三十五年至三十七年任新野知县。后人研究发现,吴所著《西游记》文中还大量运用了新野方言。

 

  2016年是中国农历丙申年,亦是十二生肖纪年中的猴年,新野猴戏的现状也由此引起了外界关注并在商业演出中受宠。不用舞台,不要镁光灯,只需一块空地,敲一敲锣,挥一挥鞭子,吆喝一声便是一台逗人的好戏。这也是猴戏独有的表演方式,猴子聪明灵巧的演技令看客发笑不已。

 

 

  猴戏是文化遗产还是是千年陋习?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对动物保护日益重视。“耍猴”这门古老的技艺渐被冷落。2014年7月,新野4名耍猴艺人在黑龙江牡丹江市街头进行猴戏表演时,被森林警方以没有“野生动物运输证”为由拘留。虽然4人最终免于刑罚,但也引发舆论争议:是千年陋习还是文化遗产?人们多质疑耍猴人对猴子强迫性训练,野蛮残酷。

 

 

  新野猴戏作为传承千年的民间表演艺术,2009年已被列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这也难以改变猴戏传承发展的困境。新野县猴艺协会统计,近年来,新野猴戏艺人已从20世纪下半叶的上万人,减少到目前的五六百人,且多以老人为主。

 

  到底猴戏是文化遗产还是千年陋习呢?文文觉得还是见仁见智吧,虽然保护动物人人有责,可谁又能否定猴戏存在的价值呢?

 

分享到: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