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不扫,何以彬彬有礼游天下
本站编辑 / 2015-01-24
“我很早就知道,过路要看红灯,垃圾要扔到垃圾桶,排队时不能插队,小花被采了会很疼,被别人帮助了要说声谢谢……我想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一定做得比我好。”在日前启动的“我为中国加分”文明旅游活动上,5岁女孩陈思危朗读的《致大人们的一封信》,让很多成年人为之动容。
“孩子的话让我们成年人感到羞愧。大人行为不文明,会成为孩子们的示范。”中年游客周晨对记者说,“希望旅游者能够明白,每一个旅游者都是文明或不文明行为的展示者。”
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力波认为,旅游部门可制作一些小手册,通过漫画的形式,告诉大家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越是低成本的团,越要做这样的教育。
吴力波说,她在日本读书时,看到日本学生见到教授都要鞠躬,进电梯时都请教授先行。男人为女士开车门或拿行李,年轻人对老人要谦让,对帮助的人说“谢谢”。
专家指出,讲礼仪是一种社会风气,教育体系中应该有文明礼仪的内容,这有助于国民素质的提升。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从事人力资源培训的老师孙晴说,在本国不讲文明礼仪,指望境外旅行时文质彬彬,是不可能的。
她对上海、福建等地将旅游不文明行为张榜公布表示赞同,认为“新加坡之所以街道干净,没有人吐痰,没有人闯红灯,就是因为违法成本非常高”。